江苏公安派出所推进预防警务走好“主防”之路
办户口、访民情、解民忧,调纠纷、破盗抢、治乱点,江苏省承担着众多基层治理职能的1800余个公安派出所,是“平安江苏”宏大系统的神经末梢,也是基层治理的重要力量。
不久前,公安部印发《加强新时代公安派出所工作三年行动计划(2023—2025年)》,明确提出推行预防警务,将派出所工作重心转移到源头防范管理等基层基础工作上来。江苏省公安厅细化任务措施,要求派出所立足基础、源头预防,切实履行保一方平安的职责任务。
连日来,记者走访多个派出所,观察其发生的新变革,探寻派出所如何回归预防犯罪、服务群众、参与社会治理主责主业,走好“主防”之路。
“派出所原先是‘以打处论英雄’,看重的是打击处理违法犯罪,绩效放第一位。‘主防’定位明确后,我们更注重基层警务执法规范,注重抓早抓小,注重为民服务。”记者采访的多个派出所所长均认为,“主防”意味着要积极实施主动警务、预防警务,转变警务理念,通过主动排查监测预警,及时发现苗头性的、潜在的违法犯罪,把预防做到打击前,打击做到升级前。
“尤其是要做好小案件、小纠纷、小隐患、小问题的处理,坚决防止小案件演变为大事件、小问题引发大风险。”南京市公安局江北新区分局泰山新村派出所所长薛成池认为,派出所“主防”并不意味着忽视打击。“我们更要思考如何以打促防。本地什么案件发案突出,就要集中打击什么犯罪,通过复盘已破案件,主动探寻背后的原因,来指导薄弱区域加强技防、物防和人防等措施。”
专注“主防”,派出所力量配备必须跟上。过去,大量非警务类警情挤占人力物力。全面为派出所减负,推动派出所专注做好基层基础工作,江苏已有不少探索。
江苏省公安厅治安总队相关负责人介绍,一方面,江苏持续加强派出所和社区警务工作,各地公安机关通过派出所整合归并、机关民警下基层、新警分配等方式,增加基层警力。目前派出所警力占县分局总警力、社区民警占派出所总警力均超过40%,城市社区、农村中心村警务室均实现“一村(格)一警”全覆盖。
另一方面,江苏已全面优化警情处置机制,畅通对接联动机制,推动非警务警情向12345热线以及县区网格中心分流,将社区网格员、保安员、各行业热心公益事业群众等发展为志愿者,共同助力调解纠纷,解决求助事项。同时,持续推进巡处一体化改革,建成街面警务工作站300余个,减轻派出所接处警负担。
今春以来,南京旅游热度持续上升,前往夫子庙的游客络绎不绝。在这个0.52平方公里的中心区域云集了2000余户商家、1.3万余名常住人口,每年游客量近3000万人次,保障社会安全任务之重可想而知。
走进南京市公安局秦淮分局夫子庙派出所综合指挥室,墙上的电子大屏视频监控画面实时记录着景区客流变化,不断跳动的数据及时更新警情信息,民警动动鼠标,就能调取辖区电子地图,分析风险点,远程调度指挥警力。
“主防之后,派出所工作更倾向于做好基础工作,从‘被动兜底’向‘主动出击’、从‘人海战术’向‘精准制导’理念转变,需要把数字化技术广泛应用于基层执法。”夫子庙派出所教导员朱明浩表示,综合指挥室就如同派出所的“智慧大脑”,集处警辅助、警情分析、勤务管理、巡逻管理、科学研判等功能于一体,为主动打击犯罪、治安防范等提供有力支撑。
如今,江苏省拥有15名民警以上派出所已全面推行“两队一室”勤务运行机制。“‘两队一室’改革后,我们对案件的反应速度更快了、对治安要素的掌控更精准了、服务群众更贴心到位了。”南京市公安局江宁分局九龙湖派出所教导员何畏感慨。
科技赋能基层警务的改变还在深度进行中,今年初,江苏省公安厅在全省公安机关部署开展“苏警数智”行动,全面升级打造新警综平台,为派出所基层警务管理提供更高效的科技助力。
“主防”就要主动向前,下沉到社区乡村,下沉到群众中间去。这样的共识已在江苏省公安派出所达成并付诸实践。在采访中,不少派出所民警都有相同感受:工作时在派出所坐班少了,更多是“撒”在辖区、“巡”在路上,让安全感被“看见”。
目前,江苏已建成社区警务室近1.5万个,成为打击违法犯罪的堡垒、巡逻防范的纽带、联系群众的服务站、矛盾调解的连心桥。
目前,全省90%以上派出所已建立派驻式人民调解室,75.2%的警务室实现与社区(村)人民调解委员会一体化运作,不少地方还推动成立“一站式”矛盾纠纷调解中心。全省公安派出所排查化解矛盾纠纷占比超过95%。
最新统计数字显示,江苏各地公安机关已经在群众身边打造1.1万个警格与网格深度融合联动的“平安前哨”工作站。“平安前哨”工作站通过数字化技术和手段,让各职能部门高效联动、公安警种深度融合、社会力量共同参与,解决社会治理中的顽瘴痼疾,提升治理效能。
\ | /
★
文章来源:人民公安报